……四爷见屋角斗笠里那一堆八月瓜,拿起来只是笑。 “五爷,你瞧这像个什么东西?” “四爷,你真是孤陋寡闻,八月瓜也不认识。” “我怎么不认识?我说它简直像……” 贵生因为预备送八月瓜给金凤,耳听到四爷说了那么一句粗话,心里不自在,顺口说道:“四爷五爷欢喜,带回去吃罢。” ——这是沈从文的短篇小说《贵生》里的一段对话。老实巴交的贵生上山打桐子的时候摘了一堆八月瓜,被四爷五爷说笑了一番。读这文章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八月瓜是种什么野果,自然也未读懂四爷话中的意思。 八月瓜:童年**美的野果,人工栽培这么多年,为什么一直火不起来 市集上偶尔能看到有人卖八月瓜,但大多作为稀奇围观,真正喜欢吃好像并不多 直到一次在书店,随意翻阅一册植物图谱,看到几个簇生在一起的野果,书上注称“八月瓜”,又名野香蕉,为三叶木通和五叶木通的果实。这野果眼熟得紧,耶!是“牛卵坨”,仿佛是在他乡遇见熟悉的故人,我忍不住叫出了它的小名。“牛卵坨”一经念出,满口生津,那种香甜滑美的滋味在我的味蕾上再一次复苏了过来。直到这时我才对《贵生》中四爷未说出的话回味过来,因这果实形似牛的生殖器,故俗称“牛卵坨”。 八月瓜:童年**美的野果,人工栽培这么多年,为什么一直火不起来 三叶木通,俗称八月炸 八月瓜结在藤上,这种藤多攀附在山谷茂盛的灌木丛里。我们那里有两种:一种果实成熟时,皮色金黄,果皮柔软,上面有些不规则的小斑点,故有的地方叫九月黄,是植物学称作五叶木通的果实。其瓤肉黄色,多汁,籽粒黑色,我们老家山上以这种居多,小时候采摘的也多是这种。另一种,成熟时果皮紫红色,不转软,易炸开,有些地方叫八月炸的,是植物学称三叶木通的果实。“山上多的是野生瓜果,……八九月里还有出名当地,样子像干海参,瓤白如玉如雪的八月瓜。”《贵生》中写到的想必就是这种。 八月瓜:童年**美的野果,人工栽培这么多年,为什么一直火不起来 三叶木通花 这种八月瓜有个显著的特点是炸开即食,味道才甜美。未炸开的瓜不能吃,若勉强食之,则淡而无味,还很涩;但如果炸开的时间长了,瓤肉水分风干,加上瓜瓤与空气接触发生反应后,吃在口里干涩,无甚滋味。还有更令人可惜的是,八月瓜一旦炸开,山鸟就会闻风而来争相啄食,待你前来采摘时,往往只剩空空如也的几个瓜壳。所以到山中能采摘到刚炸开的八月瓜,是一件机率较小的幸事。现在人工栽培的多是这种,但是一直火不起来,想必就是“炸开时间久一点风味尽失,未炸开又不好吃“的原因,无法改变它作为野果的命运。
【扫码关注我们】